活動回顧

2024-2025 年 第一、二屆全國串連零死亡願景散步節活動成果 — 臺北市:穿過北門的過去到未來

活動介紹

在本次活動中,臺北市安全漫遊協會的專業講師將帶您親自走入臺北城的歷史層疊,感受從清末至日治,從北門,撫台街洋樓,與中山堂周遭區域如何隨著歷史而變化,並帶入現今街道的人本設計。日本人為了解決台灣的瘟疫問題,建立上下水道,分隔乾淨水與廢水,確保飲水衛生,阻絕病菌傳播;今日,我們帶你思考,人本交通工程專家,如何以上下水道分隔的邏輯,運用於道路設計,分隔人車,讓人車動線順暢,確保停車行車安全,解決交通瘟疫。

活動時間

雙其零論壇 113 年 12 月 21 日(六)13:00~17:30

歷史人文走讀 114 年 2 月 22 日(六)14:00~16:30

活動地點

雙其零論壇於國立臺灣圖書館 4045 教室

歷史人文走讀於北門周邊

散步路線

北門>撫台街洋樓>延平南路>中山堂>博愛路>國立臺灣鐵道部>延平北路一段>城市商旅站前館 (2.4 公里)

籌備心得

撰文:Gary liu

零死亡願景(Vision Zero)倡議在這幾年因為公民社會的關注而開始在台灣公共行政領域受到關注,過去,台灣各地的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經費興建道路、打造了讓汽車快速通行的汽車社會,長久以來,政策持續以社會大眾關注的「效率」建設一條一條沒有生命穿過城市的道路。

在籌備之前,我辦過的導覽都是基隆在地的文史導覽,而且也沒有親自擔任導師,2024年基隆籌辦的兩場散步節,我思考著除了談人本交通等技術細節,如何把交通與空間設計和人們的生活與日常感受結合起來,於是用兩個方向切入,首場的散步節是以基隆國門嶄新的觀光對比基隆市民日常生活吃小吃、市場採買,而第二場年終場則是以田寮河這條幾乎是基隆中軸線的兩側發展歷史,來看「運河」的交通重要性如何被遺忘,兩場都邊走邊談,邊走邊思考為什麼一開始應該設計讓人好好行走、能夠停駐、交流的城市,最後會在所謂的「發展」下變成這樣。

「能夠好好走路,是一個城市讓人感到快樂最基礎的元素。」即使現在的步行環境充滿障礙和困難,但我們與許多公民仍一起堅持出發,在傾聽、討論中,從現在的道路空間拆解政策的問題,並從步行城市的重要要素「走起來安全、舒適、有用而且有趣」做基礎,努力發揮想像力來構思步行城市的可能性。人本交通的土地乾涸,但有這樣更多的公民種子,我們期待著澆灌萌芽的那天。

活動照片

攝影:御麟、家榮、朝富